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理想世界的描述,无论是儒家的道德秩序或道家的出世思想,绝大部分都以田园乡村为基础。陶渊明在《桃花源记》中所勾勒的田园乌托邦场景,更成为了绵延在中国人心头的千年生活理想。
溧阳悠然南山实景图
改革开放近40年来,人们看到了中国城市巨大的变化,也看到了中国城镇 和乡村的日渐落后。
当城市里,拥堵的交通、加剧的雾霾、淡漠的人际关系,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离;当空心化的乡村渐渐失去活力,无数游子的乡愁无处归依。
蓝城集团则以小镇建立起了城市、乡村之外,人类聚居的另一种形式,它把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,与乡村原风景和谐组在一起;它是一个生命体,是一个有机的结构,是一平方公里开发建设, 然后带动三平方公里或者是五平方公里的农业改造,最终做成一个几万人口的小镇,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。
溧阳悠然南山实景图
01产业是小镇的生命力
蓝城小镇不仅是一处安放身体、安放需求、安放心灵的美好所在,并且通过发展小镇产业解决居住者的就业,构筑“吃住在小镇、工作在小镇”的完整生态链,让越来越多的人将小镇作为第一居所,让小镇生活保持长久的生机与活力。
蓝城小镇的产业构成包括12个要素——农业、颐养、健康,教育、旅游、文化、文脉、商业、科技、宗教、艺术、产业。
杭州桃李春风实景图
每个小镇按照区位的优势,资源的禀赋来培育最有基础、最具潜力、最具成长性的主导产业,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,进而促进产业跨界融合的发展,增加就业机会,集聚人口。这在蓝城不同的小镇中各有体现。
比如,上海春风江南的养旅农复合型健康产业园、莫干山观云小镇以旅游度假为主的颐养产业、嵊州越剧小镇的文旅农复合型双创示范区等,都是产业复合的体现。
嘉兴春风江南实景图
在蓝城现有的小镇中,显而易见,农业是小镇的核心产业。在蓝城的每个小镇都配备农业团队,尽量让每个有条件的小镇,都有农业地。
蓝城两江·田园牧歌实景图
如此不仅能让每一位远离土地的都市人能重温土地耕作记忆,实现城市人的田园梦,同时,亦能吸附周边农民就近干活,解决农民就业问题。
杭州龙坞茶镇实景图
02小镇是一个大家庭
城市的飞速发展,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,而心与心却越来越疏离。
恰是因为如此,蓝城希望,小镇的出现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,充盈彼此之间的温度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「人人为人人服务」
在蓝城小镇,每一位居住者都有多重社会身份,医生、教授、建筑师、画家、诗人,但因生活在小镇,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,可能是小镇镇长、创业者,也可能是志愿者、社群成员,但不变的是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“家人”。
小镇成立家人服务,不同专业背景的家人可以为其他家人提供各种专长服务。想象一下,住在小镇,你的邻居可能会是你的老师、咨询顾问或者医生,从此“缓急相助,亲邻不失”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「生活设计委员会」
蓝城小镇的生活设计委员会,是基于“自治共管”理念下,为直达生活理想国所开辟的一条光明蹊径。邀请有意愿的家人对小镇生活设计或建设建言献策,充分激发他们的热情与主人翁精神,引导小镇持续良性的生长。
对于“和家睦邻、尊老爱幼、遵守秩序、共享文明”的理想生活的向往,促使每一个蓝城小镇,都会积极倡导形成“小镇公约”。公约在形成与制订过程中,要由小镇95%以上的居住者参与,并推动其内容的真正落地,这也使得邻里环境变得更加温馨,欢乐、和谐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「交付房子之前先交付邻居」
社群也是小镇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以“交付房子之前先交付邻居”为行动理念,蓝城的多数小镇让文化、艺术、运动、健康等生活先行,让家人在正式入住前,就消弭彼此的陌生。
蓝城小镇生活服务训练营
当然,各种中国传统文化、西方文化、历史事件所构成的节庆体系,在蓝城小镇也演绎出了精彩纷呈的故事,并形成了《小镇生活日历》,贯穿一整年,活动不重样,生活不打烊。
邻里节实景图
蓝城小镇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奇妙又有价值的社会实践。小镇中每一个人的认知,对世界的美好向往,都得到充分的沟通、交流和分享。老吾老、幼吾幼,小镇最终成为了在大地上天堂的模样。
这一次,蓝城首入山西运城,当我们唤醒这座最早叫中国的城市,当我们拾起这片土地上厚蕴千年的脉络,当我们远眺那巍峨的中条山与烟波浩渺的盐池,一切便都有了最好的模样。
南山小镇规划图
运城蓝城南山小镇,那悄然铺开的万亩生活史诗,将田园、康养、文旅、商业四大产业相融,铺展开生活的千万种美好,为河东大地描绘一处人间胜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