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同学小王,就是一个例子。
自己在一线城市打拼,为了一家人都能在运城,他索性在运城吾悦广场买了房子。
选择在运城买房一是为了家人能方便,二是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,所以用自己几年工作下来积累的资金在运城买了一套房子。
对于运城人来说,老家靠近闻喜夏县的,往往选择东区的房子,老家靠近临猗万荣的,就选择北城的房子。这样的区域选择,也是一种交通的便利。
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?
一套留给父母家人,选择城市地段好,或者配置高的,另一套完全可以留给自己,当做一条退路。
首先,我们要明确一点,运城买房和一二线买房的情况是不同的。
第一,是人群。
运城购房人群和一二线的购房人群有很大的差别。一二线城市经济发展成熟,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口吸引力。所以,它的购房人群很大一部分是刚需客群以及二手房市场。
相比运城,对于人口的吸引力远不如一二线城市了。外来人口较少,本地人才流失大,其中一大部分人是县城或农村进城,所以,购买主力便为本地人的改善型住房了。
购房人群的不同,也就造成了一二线城市与运城的市场差别,而购房主力的本地人是无法消耗市场上过剩的库存的。
第二,是资金来源的不同。
一二线的城市购房资金,主要是刚需购房,这些购房资金,来自于自身家庭的储蓄和银行贷款,三四线城市则是:棚改。
地方性的棚改虽然能改善当地人的居所,但是过快的增长与当地的经济不匹配,会加大人们的生活成本。
所以,目前政府传达新的政策,开始用旧改代替棚改的原因,就是为了避免运城楼市过热。
但是降温的同时,也会使原本能被市场消耗的新房减少了购买人群,造成大量的新房库存囤积,让三四线城市的去化周期更久了。
一二线的新区规划,本地可能看不上,但是对外地人的吸引非常强。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已经是足够了。
并且,外地人对工作地点不是那么的介意,因此新区建设的非常快。
而三四线城市则不太一样,很多新区建设迟迟没有“人气”。
三四线的新区外地人很少捧场,配套和产业都跟不上。甚至有些弱二线的新区,都会凉凉。
即使当地人进行投资,大量的新房还是没有人购买。而且当地人去新区或者新规划的地方购房,也只是把原本用来在本市其他地方购房的钱换了一个地方购房而已。
总结下上面的原因,总的来说就是三四线的楼市,购房以本地居民为主,外来资金有限,供大于求,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而导致楼市产生不好的变化。
多少之前猛涨的三四线城市,房价已经迅速回落了下来。
如果你在一二线城市上班,拥有多套房怎么办?
不妨就按照开头所说的,最多手里留上两套,其他用来在一二线城市购置新房或者进行别的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