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七十年代运城城区图
一座城市最有记忆的地方,除了一些名胜古迹,莫过于那些隐藏在城市深处的老街巷。
它们伴着沧桑岁月而来,回荡着历史的余韵,是这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。
那么,在运城老城区腹地,即以钟楼底为核心区域的许多老巷子,便是城市记忆的历史脉络和触角。
不过,当城市提质改造号角吹响之时,一些老巷子却不得不消失在历史长河,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。
就像如今的运城钟楼小区,完全看不出以前的痕迹。

运城钟楼小区西门
钟楼小区,是运城首个旧城棚户区改造项目,总投资约12亿元,于2012年10月完工并交付使用。
而这座小区的原址,便曾是多条运城老巷子的旧地,也是承载着老运城人儿时回忆的地方。
算起来,这儿的老巷子消失已有十年,不知还有多少人留恋这里生活过的光阴故事?
今日且来一一盘点。
就先从与钟楼小区同名的钟楼巷说起吧!

于国雄 摄
钟楼巷 因运城钟楼而得名,主巷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,并衍生出数条小巷。历史上,该巷曾是风化之地,故建造较为考究的老宅较多,八十年代,巷内驻有县遣送站、健康旅社等单位,在其巷口北端,后相继有钟楼副食店、牛福根儿科诊所等便民服务场所。
皂角树巷 原位于钟楼巷东侧,因明代时巷口有棵古老的皂角树而得名,此巷为死巷。
院门前巷 原位于钟楼巷东侧,因在明代的河东巡盐御史察院大门前边,故名,该巷不直,东可通至解放南路。
太平巷 原位于钟楼巷东侧,是条死巷,巷名无考据。
小薛家巷 原位于钟楼巷南端西侧,因解放前巷内仅住有一户薛姓人家,故名,此巷为死巷。
夹道巷 原位于南街东侧,此巷东高西低且窄小,曾为明代兵部侍郎刘敏宽出生地,又名刘家夹道,民国后改为夹道巷。
羊市巷 原位于区政府对面,东至解放南路,此巷窄小弯曲,因明代时为买卖羊只的市场而得名。
万家巷 原位于解放南路西侧,因解放前巷内仅住有一户万姓人家,故名。

夹道巷(翻拍图)

东饭场的多角亭公厕(翻拍图)

南街(翻拍图)
曾经这些并不起眼的,弯弯直直的,相互脉通的小巷里,有瓦顶砖木结构的老房子,有南城区东城区的原住民,有流淌着生活气息的市井烟尘,也有着悠长从容的巷弄时光。
而出了钟楼巷口,北边沿街是老运城人如数家珍的一排门面,面食馆、五交化门市部、小笼包店、眼镜店、永真照相馆、迎宾饭店、纺织品门市部以及在东饭场旧址上兴建的区民政局大楼等。
拐过弯,东边沿街大致有蓝岛发艺、良友书屋、马师水饺、实验小学、区教育局等,而南街曾有区财政局、房管所、棉织厂等。

于国雄 摄

区教育局大楼(翻拍图)
老街巷,是城市的建筑肌理,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,这些饱经风霜的存在,每一处无不烙印着关于历史、关于人文的记忆,可令今人思接千载,感受历史的厚度。
虽然以上这些运城老街巷早已无处可寻,但那些纵深窄仄,灰瓦苍檐的旧日模样,像是老运城人心里微微跳动的一缕缕火苗,不时燃起关于昨日种种的深情回忆。
为纪念钟楼底地区的改造,钟楼小区于2012年特铸钟一座,以此告诉后人这里曾发生过的那一场旧城改造故事。
钟楼小区大钟
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,老城区还会有多少老街老巷终会被高楼大厦所代替,我们不得而知。
但城市有着自己的专属记忆,人亦如是。
因此,对于怀有老城情结的人来说,不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普罗大众,不如从当下开始,就有意识地用镜头摄录下老街巷的样子,它不仅是现在生活的秀场,还是将来记忆的索引。
同时,也让我们珍惜每一次与老街巷的相逢,只因每一次走过老巷子的转角,其实就是又一次老朋友之间的无言告别。
未来的日子里,唯有彼此珍重再珍重。
(责编:张国平)
全部评论
回复(0)